wang

Feb 19, 2023

青岛

1914年8月27日,日本海军封锁了胶州湾;一个月之后,胶州的驻军陷入四面合围之势。僵持两个月之后,日军在11月1号发起总攻,驻军弹尽粮绝,纷纷投降;一个星期后,总司令签署投降书,日军占领胶州湾全境。
如果你学习过中学历史,便不难发现,这场局部战争发生在一战期间,事实上,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区的唯一一场战役「青岛战役」。它同时还有一个日文名字「 青島の戦い」,以及德文名字「Belagerung von Tsingtau」。
交战双方是日本和德国。与近代的许多战斗一样,这又是一场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,但是却跟中国没什么关系的战争。
从这个剖面切开去,我试图寻找青岛成为青岛的原因。它在那个屈辱的年代成长,终于变成今天这座让人向往的美好的城市。无论是「山东济南、中国青岛」的傲气,还是北方城市中仅次于京、津的经济体量,都足够昭示它的特别之处。
而当你在的晴朗天气里站在信号山上的红蘑菇顶旋转观景楼,俯瞰老城区,如果稍稍抬头,便可目力所及那曲折的绵长的海岸线,你便会深切地感受到,所谓「红瓦绿树、碧海蓝天」为何种意境,并非虚言,并且开始嫉妒生活其中的老青岛人。如果你喜欢海,下山之后经过数不清的旧址、报社、医院,只需不到二十分钟的步行便可以到达「栈桥」,你在此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游客,以及比游客更加密集的数不清的海鸥,还有泛着粼粼波光的广阔无垠的海洋。如果让我们暂时搁置被海鸥群撞在身上的恐惧,在浅蓝色的天空与淡绿色海水的背景下,没有人不会喜欢上这儿。
notion image
坐落中国北部、胶东南侧、黄海之滨,冬暖夏凉;西接广阔内陆,铁路线可直插腹地,成为绝佳的海港。1891年清政府开始建制,仅仅六年之后,便被德国租借。客观来说,德占时期的青岛从偏远的渔村变成商贸都市,无论是海港、铁路、电报、邮局、医院、建筑——还有啤酒,种种修建都几乎奠定了现在青岛旅游格局以及城市风格的基础,功不可没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到访青岛期间下榻的寓所,便曾经为德国总督所建府邸。蒋介石曾住八大关的「花石楼」初为俄国商人私宅,后作英国总领事官邸;相传为迎接丹麦商人所建「公主楼」,实际上也是德国商人的别墅。这几处我都去过,其周遭有更多的西班牙、德国乃至欧洲各国风格的建筑,二十世纪初到抗战时期,从欧洲贵族到华届名流,身影纷纷,留下许多风流韵事,也成为许多电影的取景地。对于青岛来说,德国租借的历史过于深厚,影响过于深刻。它肇始于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,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化作一张风格迥异于其他城市的名片。
可是我们当然不可能说被殖民对于一所城市是一件绝对的好事。后来的巴黎和会中,西方列强将胶东从德国转移到日本之手,激起全国学潮。如果说五四孕育了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怀,那么青岛便承载了神州的累累伤痕。「还我青岛」的血书并没有改变青岛的命运,日军继续占领了三年多,直到1922年12月10日,北洋政府才以《解决山东悬案条约》的形式,收回青岛,宣布设市。十五年后,日军二次侵占青岛,设治安维持会,下辖于伪民国临时政府。直到解放后,青岛才从颠沛流离中脱身。但是作为五十年代教育体系调整的一部分,诸多大学于科研院所外迁,使得青岛一度成为文化沙漠。好在我们终于在二十一世纪看到山东大学在青岛设立最重要的校区,而其因此以双985的配置位于全国城市教育资源的前列。
所以青岛的城市风格是什么呢。作为长期被迫「对外开放」的副产品,青岛对外来的新鲜事物持有广泛的包容态度;作为外来人口众多的都市,青岛的文化也并不拘泥于某一传统。作为挣扎之后的大学林立之地,青岛是年轻和活泼的;而老城区随处可见的旧址故居,又极容易让你意识到这座城市一百余年的传统所在。

因为家庭的缘故,最近几年也算得上青岛的常客了。不敢说自己熟悉,就像每一个人一样,看起来相似,但是性格往往大不相同。每一个小小的机缘都很容易让人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,更不必说在长久过往中的积聚。我对青岛的了解,也仅仅限于某几个侧面。我所游览过的景致,只是这座城市的万中之一。
春季开学前去青岛小住了几天。在一个洋溢着春日暖阳的清晨,我从青岛站地铁站G口出发,穿过漫天海鸥的栈桥,迂回到了圣爱弥尔教堂。我第一次到访是二零二零年的夏天,当时因为疫情防控的关系,并未对游人开放,于是我悻悻地移步信号山。这次它并未将我拒之门外,门口买票之后,我便站在了斜望向天空,双手合十虔诚祈祷,面容忧郁的基督塑像前。让我失望的是教堂内宗教氛围并不十分浓厚,没有牧师,而一排排的长椅也被警戒线所保护着,提示游客不要越过。但是宏伟的穹顶、石柱以及大幅大幅的壁画还是让人心不由得为之肃穆。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教堂前方的广场许多游客拍照,也有许多对的小情侣带着摄影师与婚纱来到此处,想到海水浴场类似的盛景,不由得觉得青岛真是一座适合热恋的城市。
notion image
不远便是浙江路26号。这是栋巴洛克风格二层砖石结构别墅,原名为「安娜别墅」,建于1901年。起初为德国商人卡普勒购地所建私宅,后反复易手于朝鲜贵族、中国实业家、房产局、房产公司,最终在2016年经翻修和闲置后更名为「青岛书房」,并在2023年的一个春日午后与我相遇。初闻此处是在一本叫做「如果没有书店」的「书店书」,作者提到青岛有此一家,因此我慕名前来。踏进门去,发现这是一家相当网红风格的建筑。在陈列有诸多尽力还原原别墅主人生活设施的房间之外,大片充溢着浪漫的装潢。自然不乏情侣,可惜我独一人。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我在二楼与三楼交界处的爱情阶梯上——其上有言「爱情阶梯,只上不下」——发现一本答案之书。此书原意是你心中若有疑惑,则翻开书页面对的句子便是问题的答案了。我翻开一张,答案是"KISS NOW ; TALK LATER",我甚是喜欢。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因为两个小时后有一场面试,因此我决意在此呆一阵子。去前台点了一杯热美式咖啡,找一张桌子坐下来。这才有机会搜索一番「青岛书房」的书,不出意料的,都是一些有些年头的、装帧粗糙、硬生生挤出粉色泡泡的廉价畅销读物。不过我在书堆中发现严歌苓的《芳华》。因为前几年冯小刚的电影的关系,「芳华」二字恐怕无人不知,但是我尚且未曾拜读。严歌苓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很多,改编自《陆犯焉识》的《归来》我也十分喜欢,而《天欲》更是让人久久难忘怀的震撼之作。《芳华》原名「你触摸了我」,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军队文工团几个少年的青春故事。我一直都对那会儿的历史深感兴趣,或许是蒙上一层历史的滤镜之后再看,五分诗意也就变成了八分,六分的青春则变得十分浓重。但是这本书不光是关于青春的,更是关乎特殊环境下的人性。你会觉得青春是美好的、热烈的,但是它更多也是关乎背叛、苦难和坚韧。我那天下午在名为书房实为咖啡馆的安娜别墅读到一半,而后在返校的夜班飞机上读毕。在黑暗中的天空之上,我的身体游离于世界之外,掩卷唏嘘,思绪也飘浮在历史之中,感觉奇妙极了。
回到那天下午。五点钟的时候我起身离去。当我步出小院,扭头向左望去,看到夕阳铺洒在圣爱弥尔教堂墙壁上,整栋建筑都覆着一层圣洁的金光。霎那间心脏漏跳了半拍。匆忙拿起手机相机捕捉,奈何成像无法还原那份震撼。但是我不得不承认:那是我最近最强烈的一次心动。我并非基督徒,教堂对我而言仅仅是一栋庄严肃穆的建筑,但是回忆起来,就是在那一刻,我爱上了曲阜路与浙江路的这个交叉路口,爱上了这个春日的傍晚,也爱上这座城。
notion image

Copyright © 2025 wang

logo